●機●床工業(Yè)40年◈的◈改[Gǎi]革發展(Zhǎn)曆程總結的◇意◇義

 行▲業▲動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07-02 09:17
 
  我國的改革開放∇已∇經走過了40年◊的◊道路,國家發生了翻天[Tiān]覆地的變化(Huà)。中國
機床工業在這不平凡的改◆革◆(Gé)開[Kāi]放(Fàng)曆程中,取得了(Le)巨大的●進●步。今天,國内[Nèi]外環●境●已經發生了全面⋄深⋄刻的變化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[Dài],黨中央擘畫的“兩[Liǎng]個一百年”發展藍圖(Tú),為我們展現(Xiàn)了中(Zhōng)●華●(Huá)民族偉大複(Fú)興的壯麗前景,“世[Shì]界正面臨[Lín]百年未有的[De]大變局”。
  機床工業已經站在全新的曆史起(Qǐ)點上,我們面臨的發展任務艱巨,挑[Tiāo]戰嚴峻複(Fú)雜。理性客(Kè)觀地▲對▲機床工業40年的改◆革◆[Gé]發[Fā]展曆程進行總結,對于我們明确(Què)未來30年的發展道(Dào)路和優先任務具有◇特◇殊重要的意(Yì)義。

  40年(Nián)主要成就與進步

  我國現代機床工業的▾基▾礎[Chǔ]源于“一五”時期(1953-1957)開始[Shǐ]實施的前蘇聯援建工程,20世◇紀◇60至70年代開展的“三線建設”中,進(Jìn)行了較大[Dà]規模的規劃建[Jiàn]設。改革開放▾前▾(Qián)已經形(Xíng)成産品門類比較齊全、産業體系相對完整、産業布局[Jú]均衡合理的▾機▾床工業體系,基本承擔起裝備國●民●經濟主▲要▲(Yào)部門[Mén]的任務,為新中國的工⋄業⋄化建設做出[Chū]了重要貢獻(Xiàn)。

  當然,在○計○[Jì]劃經濟體[Tǐ]制下建立的●這●一體系[Xì],帶有計劃體制的(De)種種問題(Tí),如企業(Yè)缺乏活力,裝備陳舊落後,技術進步緩慢。至上▾世▾紀70年代[Dài]末、80年代[Dài]初,西∇方∇發達國家的機床工業已經全面進入了數∆控∆機床時代,而我國的機床行業∇除∇個别較[Jiào]簡單的産品門類外,數控技術尚[Shàng]處●于●起步▾階▾段,與西方相比形成了明顯差距。

  經○過○40年的改(Gǎi)革[Gé]開放,我國機床工業取得了巨▲大▲的成就和長足的(De)進步,産業能力和國際地(Dì)位都發生[Shēng]了(Le)全面而深刻的變化。

  體制(Zhì)結●構●發生根本性(Xìng)變化

  機床是(Shì)工業化生◆産◆(Chǎn)◇最◇為典◈型◈的生産[Chǎn]資料。至改革開放初期(Qī),我國機床工(Gōng)業一▿直▿實行嚴格的計劃[Huà]經濟管[Guǎn]理(Lǐ)和公有制(其(Qí)中絕大多數為國有制)。其中重點骨幹企[Qǐ]業(包括“十八羅漢”)和(Hé)研發機構均由一∇機∇(Jī)部直接管轄,其◊産◊、供、銷實行(Háng)高度(Dù)集中的計∇劃∇管理,甚至[Zhì]連一台很小規格的儀表機床都不允許計▲劃▲外生[Shēng]産◈和◈流通。企業的研發、生産、銷售(Shòu)、材料供應、人事用工、工資福利等基本經營活動都[Dōu]實行[Háng]統一管理。這種體制[Zhì]下的企[Qǐ]業,并不是真正意◊義◊[Yì]的經營主體。

  改革開(Kāi)放後[Hòu],這種單一結構和僵化管(Guǎn)理模[Mó]式逐漸被打▲破▲。1983年2月,機械工業部發布《機械工業貫徹計劃經濟為主,市場▿經▿濟為輔原則的試行辦法》,改革(Gé)單一[Yī]的指令性計劃,實●行●(Háng)指令性計劃、◈指◈(Zhǐ)導性計劃和[Hé]市場調∆節∆并行的管理模式(Shì),正式開啟(Qǐ)了市場化改革的(De)進程。1984年7月發布《國務院批轉機械工業部關于機械工業管(Guǎn)理體制改革的▿報▿告的通[Tōng]知》,将原機械部直屬[Shǔ]企業(Yè)下放到◊地◊(Dì)方管理,标志▿着▿以◇政◇企分開和兩權(▽所▽有權◈和◈經營權)分離為[Wéi]主要内容的國企改革全面▾展▾開。

  随着改(Gǎi)革開(Kāi)放的深入[Rù]推●進●,市∆場∆準入、産業準入全面放開。原有的國有[Yǒu]企[Qǐ]業多數實施了不同形式的産權[Quán]制度改革,民營企業蓬勃◊興◊(Xìng)起,外資[Zī]企業大量湧入。至[Zhì]本世[Shì]紀第一個十(Shí)年,我國機床工▲業▲的體制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

  以機(Jī)床工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屬切削機床(Chuáng)為例。2015年,規模以上金(Jīn)屬切削機床企業◇為◇739家,◈其◈中,國有(含[Hán]集體(Tǐ))控股、私(Sī)人控股[Gǔ]和外資(含港澳[ào]台)控股的(De)企業數(Shù)量分别為71●家●(Jiā)、533家和105家,占比分别為9.6%、72.1%、14.2%;上述(Shù)三類(Lèi)企業擁有[Yǒu]資産占比分◇别◇為38.3%、48.8%、10.4%;主營業務(Wù)收入占比分别為18.4%、68.7%、10.8%;實現利潤的占比分别為-12%、97%、13.4%。其中,國有企業除了占有[Yǒu]資産指标(近40%)⋄之⋄外,在其(Qí)他(Tā)幾項指标上已[Yǐ]經失(Shī)去優勢,在利潤方面[Miàn]拖了整個體系的後腿[Tuǐ](-12%)。

 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民營企業表現出強勁[Jìn]的活力[Lì],不僅在企業數◆量◆方面占▾據▾絕對優勢(占[Zhàn]比70%以上),更以不足一半(48.8%)的資産占有貢獻◈了◈近七成(68.7%)的主(Zhǔ)營業務收⋄入⋄(Rù)和近[Jìn]乎百∆分∆之百(97%)的利潤[Rùn],正在成為機床工業新的(De)主力軍,多(Duō)種經濟成分共同發[Fā]展的新格局已[Yǐ]經◊形◊成,這是機床工業40年來最[Zuì]為顯著和最具積極意義的變化。這一變化帶來的競争[Zhēng]活力,使機床工業▽獲▽[Huò]得了持(Chí)續不斷的發展動力。

  ▿數▿(Shù)控機床技術全面普及

  數[Shù]控機床技術起步于20◇世◇紀50年▲代▲。1952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研發◊出◊[Chū]了世界上第一台數控(Kòng)銑床。由于基[Jī]礎技術方[Fāng]面的制約,在此後20年左右◆的◆時間内,數控機床技術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。直至20世[Shì]紀70年代初,大規模集成電路(LSI)和(Hé)微處理[Lǐ]器(CPU)的問世,推動了微電(Diàn)子▽技▽術(Shù)的迅∇速∇發展;為數控機[Jī]床(Chuáng)的大◇規◇模制●造●和廣泛的●商●[Shāng]業化應用創造了條件。70年代◈中◈後期,數控機床技術進入[Rù]快○速○發展期,美、歐、日等國相繼于[Yú]70年代末和80年代◊初◊[Chū]實現了機床産品技術的代際升級即數控機床化(Huà)。如日本山崎馬紮克(Kè)(YamazakiMAZAK)公∆司∆[Sī]∇在∇1982年就實現了機床産品的▽完▽全數控▲化▲。

  我國數控機床技術的研發起步并[Bìng]不晚,1958年,清[Qīng]華大學和北京第一機床廠▲就▲合作研發[Fā]出中國◇第◇(Dì)一台數控升降台銑床(采▽用▽分離元件[Jiàn]技術),比起世界第一台數控◊機◊[Jī]床不過晚了6年。但其後的20年,我[Wǒ]國數[Shù]控機床技術進步十分緩[Huǎn]慢,除了技術因素的制約(Yuē),文化大革命的幹擾破壞也是重要原因。從1973年開▾始▾(Shǐ),國家組⋄織⋄了數控技術(Shù)攻關,但直至改革開放(Fàng)初期[Qī],我國除了可以制造少量技術相對簡單的(De)數控線切割機床外,數控(Kòng)機床總體[Tǐ]上仍然滞留在技術研發階▾段▾,被西方國家遠遠甩在∆了∆身後。

  改革(Gé)開放以來,數控機床技術[Shù]一直作為機床工▾業▾的主攻方向。1980年,北京機床研(Yán)究所通◈過◈許可證[Zhèng]轉讓的方[Fāng]式從日本發那科(FANUC)公司引進[Jìn]數控系[Xì]統技術,随後從“六五”(1981-1985)開始[Shǐ],國家連續組織了幾個五年計劃的數控技術攻關,有力地[Dì]促進了數▽控▽◊機◊(Jī)床技術的發展進步。但既便(Biàn)如此,◇數◇控機[Jī]床産業化進程仍然進展緩慢。直至上世紀末,我國機床工業的産值[Zhí]數控化率仍◈徘◈(Pái)徊在(Zài)20%左右,産量數控化率更是不足10%。

  數控機床技術◈在◈中國的[De]真正成(Chéng)熟和快速普及[Jí]是從本(Běn)世紀開始的。在機床工業進入高速發[Fā]展時期,數控▲機▲[Jī]床技術(Shù)快速普及、産量迅猛增[Zēng]長,數控化率[Lǜ]持續提高(Gāo)。根據中國機◈床◈(Chuáng)工具工(Gōng)業(Yè)協會統計,2013▲年▲以(Yǐ)來,機床工業的[De]産出數控化率和[Hé]機(Jī)床市場的消費[Fèi]數控化率(Lǜ)均已超過○了○70%,2016年更是(Shì)達◇到◇[Dào]近80%的水平。目前機床工業領域内,凡适合(Hé)采用數控技(Jì)術(Shù)的機床品種,均已采(Cǎi)用了數▾控▾技術,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。

  同樣的(De)情況也表現(Xiàn)在當下的∇機∇床用戶領(Lǐng)域,機床用戶可以方便▿地▿在用工市場招聘到熟練的(De)數控機(Jī)床操作者,而普通機床的操作(Zuò)工反而▽成▽(Chéng)了▲稀▲(Xī)缺(Quē)資源。我們已在制造端和應用端基本實現了數控(Kòng)機床技術的全面(Miàn)普及[Jí]。雖然我國數控機床[Chuáng]産品整體上還處在中、低(Dī)檔水平,比西方發達國家[Jiā]晚了30多年▾的▾(De)時間,但是我國已全面進入了數控機(Jī)床時代,這是一件了不起的[De]▾曆▾史成就[Jiù]。

  值[Zhí]得指(Zhǐ)出的是,國家⋄于⋄1999年開始實施并持續10年之久的數控[Kòng]機床産品[Pǐn]增值稅先征後返[Fǎn]政(Zhèng)策為上◇述◇代際升◆級◆(Jí)的實現發揮(Huī)了重要[Yào]的▿推▿動作用[Yòng]。

  産品結構水平和市場競争[Zhēng]力明顯提高

  由于與國際[Jì]先進水平差距很大(Dà),我國機床工業被稱為是“低端混戰,∆高∆端失守”。但(Dàn)近些年▾來▾,這一情況正在發生積(Jī)極的變化,産品結構[Gòu]水平和市場競争能力明顯⋄提⋄高。從專◆業◆的角度重新審視近十年來中國機床市場的實際競争▿狀▿态(Tài),可以概括[Kuò]為:“低端内戰、中[Zhōng]端争奪、高端失守”。

  機床産品的檔次[Cì]劃(Huà)分(Fèn)是針對特⋄定⋄市場的相對的和動态的概念,并沒有明确的界定标準,○盡○管如此,人(Rén)們習慣用高、中、低端三個類◇别◇大緻區分機床産品的檔次。▽對▽(Duì)國産機床在(Zài)本土市[Shì]場與進口機床的▲競▲争态勢進行評估可(Kě)知,長期以來的市▽場▽(Chǎng)∆競∆(Jìng)争焦點主要集中在○中○[Zhōng]端領域,而低▽端▽和高端領域[Yù]的競争态勢一直[Zhí]沒有發生明顯變化。一直是本土◈企◈業(Yè)參與競争;◇在◇高端領域,由于差距(Jù)懸殊,國産機床基本上還不具備市場競争能力。而[ér]中端市場[Chǎng]領域一直是國産機床與進(Jìn)口機床争奪的主∇戰∇▽場▽(Chǎng),也是我們曾經瀕臨全面失守的領域,争奪這一領域的市場(Chǎng)份額,是多數機床(Chuáng)企業長(Zhǎng)期以[Yǐ]來的主攻方向。

  随着●我●國數控機床技術的全面普及,中(Zhōng)檔數控機床(Chuáng)技(Jì)術不斷趨向▽成▽熟,再加上本土優勢(Shì)的助力,國産○中○(Zhōng)檔數控機床産品的市場[Chǎng]競争力逐步增強,◈市◈場份額(é)逐漸擴大,市場地位日(Rì)益鞏固,逐步[Bù]扭(Niǔ)轉了長期(Qī)被動(Dòng)挨打的局面。近10年來,國産機床(Chuáng)已經在本土中▲端▲市場占據▲了▲半壁江山(Shān),基本實現了由被動防守到長[Zhǎng]期相持再到積極◊進◊[Jìn]攻的戰略轉變。

  同時,我國機床企業并沒有∆因∆實力懸殊放棄在高端領域的[De]努力進取,2009年正式[Shì]啟動的國家[Jiā]高檔數控機床重大科技專項(Xiàng)(以下稱“專項”)也發揮了有力(Lì)的推動作用。據統計,2009年[Nián]至2018▾年▾,專項(Xiàng)○共○安排課題600項,其中,近70%的課題已經完[Wán]成。專項的實施,顯[Xiǎn]著加快了[Le]高檔數控機床及▽其▽功◊能◊[Néng]單元和關鍵∇零∇部件的技術研發步伐,許多高檔産品品○種○◆實◆現了“從∆無∆到有(Yǒu)”的跨越,部分課題成果獲(Huò)得了市場應用驗證的機會,為參與高端領域的市[Shì]場[Chǎng]競争進一步積蓄了能量。

  ◇經◇濟規模躍居世界第[Dì]一位

  2009年,中國機床制造業的(De)經濟規模就已超越德國和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位,并[Bìng]且一直保持至今。近年來,中國機床工業的總産出始終占世(Shì)界總産出的四分之一●左●右(Yòu)。

  40年機床工業的規模增長過程,大緻◊可◊(Kě)以劃分成兩個發○展○階◊段◊(Duàn)。第[Dì]一個階段為改革(Gé)開放初(Chū)至(Zhì)上世紀末(1978-2000)。這一階段機床工業[Yè]的(De)主題是體制改●革●(Gé)、⋄引⋄進合作和調整提[Tí]高,總體上處于培○育○[Yù]基礎、積蓄能量的階(Jiē)段,增長速度并不▲是▲很快。第(Dì)二[èr]階段為本世紀初至今。這一時期各種增長要素——改革基礎、開放入世、勞動力供應、市場需求等充分▾疊▾加,機床[Chuáng]工業随同中國經濟∆同∆[Tóng]步進入了快速增長時期(Qī)。

  2000年金切機床總産量[Liàng]為17.66萬台,到2011年已達88.68萬⋄台⋄,11年間産量增長了4倍多,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5.8%。機∇床∇工業∆這∆(Zhè)一階段的高速發[Fā]展,與整個機械工業乃(Nǎi)至整個制造業的(De)增(Zēng)長過程是完全同步(Bù)的。正是機械工業乃[Nǎi]至整個制造(Zào)業的高[Gāo]速發展為機床工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,從而拉動了◇機◇床工業經[Jīng]濟規模[Mó]的快速增長。

  ○機○床(Chuáng)工業經濟規模于2009年躍居世界第一[Yī]位的背後,還有另外▾一▾個重要背景,即中(Zhōng)國和西方國家▾的▾經濟◈增◈長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出(Chū)現(Xiàn)了此消彼長的變化。由(Yóu)于中國政府迅速推出大規模投資計劃,經濟增長(Zhǎng)得到了快速[Sù]恢複,重新進[Jìn]入高[Gāo]速增長的軌道。正是(Shì)這一增▽長▽落差為(Wéi)中國機床工業的規▲模▲躍升創◈造◈(Zào)了條件。

  機(Jī)床工業發展的主要[Yào]動力:“四大紅利”

  從全局的角度看,40年來,機床工業的主要發展(Zhǎn)動力可以概括[Kuò]為“四大紅[Hóng]利”,即改革[Gé]紅利、開放紅利、發展紅利和(Hé)人口紅利。

  改革紅利

  40年來機床工業的改革進程,可以[Yǐ]以1992年為(Wéi)界,大緻(Zhì)劃分為(Wéi)⋄兩⋄個不同階▿段▿。第一階段(1978—1992)的改革主要[Yào]在兩個層面◆展◆[Zhǎn]開(Kāi)。在宏觀層面上,漸次退(Tuì)出◆計◆劃經濟模式,逐步向市場經▲濟▲[Jì]模式過渡;在微觀層[Céng]面上,以搞活國營企業為目标,逐步賦予企業[Yè]經營主體和市場主體▾地▾位。

 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推動了新▲一▲輪的思想解放。黨的十四屆三[Sān]中全會(1993年[Nián]11月)和十五大(1997年9月),又(Yòu)推出一系列改(Gǎi)革舉措。自(Zì)1993年至今,機床◆工◆(Gōng)業在[Zài]宏觀層面的改革是,徹底放棄計劃經濟管理模[Mó]式,确立[Lì]社會主義市場[Chǎng]經濟體制和公有制為主體、多種所有制經濟[Jì]共(Gòng)同發展的基本經(Jīng)濟制度;▲在▲(Zài)企業微觀層面[Miàn]上,則深入到“抓大放小”,産權○制○度改革和建立[Lì]現代企業制度[Dù]層面。

  開放紅利

  回▲顧▲機床工業40年來的◆開◆(Kāi)放過程,以2001年∇加∇入世界貿易組[Zǔ]織(WTO)為界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。

  對外開放第一階段(1978-2001)的主要特征是“引進來”。機床工業重點骨(Gǔ)幹企[Qǐ]業不僅紛紛引進▾國▾外先進設備以提高(Gāo)自身關鍵環節工◆藝◆[Yì]保障能[Néng]力(Lì),而且廣泛開展[Zhǎn]了不同形式的技術引▿進▿,以提高自[Zì]⋄身⋄的産品技術(Shù)水(Shuǐ)∇平∇。據統計,1980-1995年,機床工業(Yè)共實施技術引進合作項目300餘(Yú)項,○機○床工業重點骨幹◊企◊業多數◈都◈[Dōu]參與到這一進程中。

  其▲中▲代表性的項[Xiàng]目包括:濟南第◇一◇機●床●廠與日本(Běn)山崎馬紮克合作生産精[Jīng]密車床項[Xiàng]目[Mù],北[Běi]京機床研究[Jiū]所引進日本發那科▲公▲[Gōng]司(FANUC)數控系○統○、伺[Sì]服系(Xì)統主軸電機[Jī]和伺服驅動電機成套(Tào)技術項目(Mù),濟南(Nán)第二機(Jī)床廠引[Yǐn]進美國維爾森[Sēn]公司[Sī](Verson)機械壓力機技術[Shù]項目[Mù]等。上述引進合作項目的實▿施▿(Shī),使機床工業骨幹企業的産(Chǎn)▿品▿(Pǐn)技術水平、工藝裝◆備◆○能○(Néng)力和企業◆管◆理水平實現了大幅度(Dù)◈提◈高,甚至是跨越式○的○提升。

  中國加入[Rù]WTO後,機床工[Gōng]業的對外開放進入新的[De]階▽段▽(2002年至今)。在這一階段,除了發達國家機床▲制▲造企業紛紛來⋄華⋄投資設廠(Chǎng)外,另一個重要特征[Zhēng]就是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。衆多機床企∇業∇主動走出國門,到發▿達▿[Dá]國家實施技術并購[Gòu]。

  據(Jù)不完◆全◆[Quán]統計,至今已有(Yǒu)18家機床企業實施海外[Wài]并購項(Xiàng)目25項,其中(Zhōng)具有代表性的項▽目▽包括:大連機床集團并購美國英格◊索◊爾公司(Ingersoll)生産系統和曲軸項目、沈陽機床集團并購德[Dé]國希斯公司(SCHIESS)項目、北京第一機床廠并購德國瓦德利希·科∇堡∇公司(Waldrich-Coburg)項目等等。

  海外●并●購進一[Yī]步密切了機床工業(Yè)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▽融▽合,培養和鍛煉了我國企業(Yè)的國際化經(Jīng)營◈能◈力,并形成了“你(Nǐ)中有我[Wǒ]、我中有你”的全球[Qiú]機床産業新格(Gé)局。近年(Nián)來,為數不少的機床企業●還●[Hái]直接從國外引[Yǐn]進了一(Yī)大批技術專家,少數企[Qǐ]業更是在國外設立技術研發中心,從[Cóng]而把技術引進與合(Hé)▲作▲提高到了新的層次。

  發展(Zhǎn)紅利

  改革開放以◈來◈,▽中▽國經濟經曆了(Le)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[Zhǎng],工業化和城鎮化快▲速▲發展,經濟社會結構▿發▿生巨大變化。這一過程為機床(Chuáng)工(Gōng)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(Chǎng)空間,強有力地拉動了機床工業的快速發展。

  機▲床▲工業屬于[Yú]生産資料供應部門,其發[Fā]展直接依賴于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。機床工業的[De]發展是固定資産投(Tóu)資的[De]函數[Shù],投資增長,機床必[Bì]然(Rán)增長,投資增長速度快,則機床增(Zēng)速也相應加快,反之亦然。

 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7年固定[Dìng]資[Zī]産(Chǎn)投資(不含農戶,下同)為631683.96億元,為1981年(711.10億元)的888倍,36◇年◇(Nián)間的年均複(Fú)合增長率為(Wéi)20.8%。2017年◊制◊造業固定(Dìng)資産[Chǎn]投資為193615.67億元,為1995年(3827.26億元)的(De)50倍,22年間的年均增長率(Lǜ)為19.5%。2016年設備工器具[Jù]購置固定資産投資(Zī)為111869.26億元,為2000年5846.72億元的19倍,16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為20.3%。

  可見近40年來,無(Wú)論是[Shì]全社會固定⋄資⋄産投資,制造業固定資産投資,還是(Shì)設備工器(Qì)具購置投資的增長速[Sù]度均●保●(Bǎo)持(Chí)在20%以上(Shàng)的高水平。

  由于固◇定◇●資●産投資持續(Xù)高速增長(Zhǎng)的◊強◊力拉動,我國在2002年就已◊經◊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,中國機床市(Shì)場消費[Fèi]額在世界機床消費(Fèi)總額中∇的∇[De]占比曾一[Yī]度達(Dá)到近40%,至今繼續[Xù]保持在(Zài)1/3左右的水平。

  人口紅利

 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,我[Wǒ]們是後來(Lái)者,中國機床工業在産◆品◆◇技◇術、質量和企(Qǐ)業效率方面長期存在較大差距。我國∇機∇床工業▽的▽主要優勢在于價格(Gé)和服務,而支撐上述兩大優勢的主要因素是相對低廉[Lián]的勞動力成◇本◇。在過去相當長⋄的⋄時(Shí)期,我國勞動年齡[Líng](15-59歲)人口數量一直保持增長[Zhǎng],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大量(Liàng)◊相◊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,機(Jī)床◆工◆業也不例外。

  20世紀90年∇代∇(Dài)後期,▲中▲國機床工業◊國◊有企業的(De)人均勞∆動∆生産率大緻相當于[Yú]同期(Qī)日本同行業企[Qǐ]業的1/35至1/30,中國企業的人均勞動力成本大緻相當于(Yú)◊日◊本企業的1/30至1/25,即日本▾企▾業為1名員工所支付的成本大緻相當于中國企業為25-30名員工支付的成本之和,差距十分懸殊。

  上述對比從另(Lìng)外一個角度說明[Míng],◆正◆是由于中國企業具有突出的勞動力成本(Běn)優勢,才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勞動生◊産◊[Chǎn]率水平▿低▿下的劣勢,使得[Dé]當時的中國企業能夠在競争中勉[Miǎn]強支撐。

  自▿本▿世紀(Jì)以來, 上述情況開始發生▾明▾顯變化。通過◊市◊場化改革、體▽制▽機制轉換、内部管理升級和技[Jì]術改造等綜合措施,中國企業的人均勞動生産率迅速提高,且提高(Gāo)的速度明顯●高●于(Yú)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速度,使得中國[Guó]企業的勞動(Dòng)力成本優勢開始[Shǐ]充分(Fèn)顯▿現▿(Xiàn),這正是機床工業本世紀初開(Kāi)始連▲續▲高速增長的(De)勞▿動▿力資源⋄背⋄景,也即人口紅[Hóng]利。

  正視自(Zì)身問題和主要差距

  ▾盡▾管機床工業在40年的改[Gǎi]革開放過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曆◇史◇性成就,但[Dàn]是必須承認,我們自身的(De)發展還存在不(Bú)少問題。有長期[Qī]存在(Zài)的老(Lǎo)問題,也[Yě]有在發[Fā]展過程中不斷形成[Chéng]和積累[Lèi]的新矛盾;既有行業自(Zì)身固有∇的∇問題,也有外部環◈境◈變▿化▿提出的新挑戰;既有純技(Jì)術(Shù)的問題,但更多的是超越技術層面的深層次結(Jié)構性問[Wèn]題。隻有客觀準确(Què)地認識○差○(Chà)距和[Hé]問題,才能為未◊來◊的(De)戰略和行動提供正确的導向,否◇則◇機⋄床⋄(Chuáng)工業的轉型調整▾就▾是一句空[Kōng]話。

  從全局的視(Shì)角觀察,我國機床工業存在●的●主要差◊距◊[Jù]和問題可以概括為(Wéi)以下幾個方面(Miàn):

  核(Hé)心技術缺失,技術基礎(Chǔ)薄弱

  近10年以●來●,“大而不強”成[Chéng]◈為◈業界對我國機床工業(Yè)的[De]普遍評價。“大◈而◈不強”不僅指機床工業整體上仍▽然▽處于全球産業價值鍊的(De)∇中∇低端,而且核心技(Jì)術▽缺▽失、技術◊基◊礎(Chǔ)薄弱成為突出軟[Ruǎn]◇肋◇。作為數控機床[Chuáng]核(Hé)心技術主要載體的[De]功能單元和(Hé)關鍵零部件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進口,其中○的○中高檔部分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尤為突(Tū)出,事實上已經形成[Chéng]了嚴重的産業[Yè]空心化。●同●時,基礎共[Gòng]性技術、産業前沿技術▽研▽(Yán)究方面的⋄差⋄距非但沒有縮小,反而◆呈◆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,研究隊伍和研究[Jiū]能力◊更◊是明顯退化。

  上述被動局面形成(Chéng)的原因,除了機床工業發展[Zhǎn]戰◆略◆和指導原(Yuán)則的偏差之外,還與其所涉及▲的▲特(Tè)定産●業●發展背景有關。

  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(Shì)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(Dài)初就已基(Jī)◇本◇(Běn)完成了普通機床向數控機床的升級,而我國大○緻○在2013年以▽後▽才基本完成這一過程。由普通(Tōng)機床升級(Jí)為數控機◈床◈,不僅僅是産品技術的代際升級,同▽時▽[Shí]還伴随[Suí]着[Zhe]産[Chǎn]業結構形态的明顯變化,即[Jí]由普通◇機◇(Jī)床時代小而全、大而全的[De]企業結構形态(Tài),演變為數[Shù]控機床時代以高度[Dù]社會化分工為主要特征的産[Chǎn]業形态。

  作為數(Shù)控機床[Chuáng]核心技術主要載體▾的▾功能單元和關鍵零部件等配套産品,◈逐◈漸分離并形成∆獨∆立的專業化研發制造主體,與機[Jī]床制造主體形成上下(Xià)遊配套[Tào]關系;▲而▲機床制[Zhì]造主體負責産品研發設計,制造則在一定程度上簡化為功能集●成●技[Jì]術和組裝[Zhuāng]技術。這種産業結構形态[Tài]的變化,在歐美國家和我[Wǒ]國▲台▲灣地[Dì]區表現得▿尤▿為明(Míng)顯。

  中國數控機床産業起步晚且起點低,尤其(Qí)是主要功能單元和關▾鍵▾零(Líng)部件等◊配◊套産品的發展嚴(Yán)重滞後,在較長時期内不[Bú]足以○支○[Zhī]撐産業的(De)發展。恰逢[Féng]國[Guó]家實行開放政策,國外的成熟數控機床配套産品紛紛進(Jìn)入國内市場,以進∇口∇[Kǒu]配套産品為主導的數控機床産[Chǎn]▿業▿供應(Yīng)鍊▿很▿快形成,機床▿制▿造企業[Yè]可以方[Fāng]便地在家門口采購到進(Jìn)口配套産▾品▾[Pǐn],用以制[Zhì]造出[Chū]自己的數控(Kòng)機床産品。因[Yīn]此國産(Chǎn)數控機床配套進口産品逐漸成為一●種●[Zhǒng]常态,成為一(Yī)種慣性,這[Zhè]反過[Guò]來又進一▲步▲壓(Yā)縮了國産配套産品的進步和發展空間[Jiān]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2009年▽啟▽(Qǐ)動的國家科技專項針◊對◊[Duì]上述問題[Tí]做過一些積極努力的推動(Dòng),并(Bìng)◊使◊問題得到一(Yī)定(Dìng)程度◆的◆緩解,但是[Shì]距離[Lí]問題◈的◈根本[Běn]解決還相去甚◆遠◆。

  顯[Xiǎn]然,上述産業背景的本質是數控機床産業的供(Gòng)應鍊問題,這是機床工▾業▾核心技術缺▾失▾(Shī)局面形成的●主●(Zhǔ)要原因之一,因此我們需要從供應◈鍊◈入手緻力于問題的解決。

  新型技(Jì)術∆研∆發體系尚未形成

  就機床工業整體而言,技術◇研◇發體系(Xì)弱化、虛化和碎片化(Huà)的背後原[Yuán]因,在于真正意義上的新型∆技∆(Jì)術研發體系至今并未(Wèi)形成。

  從“一五”期間開始至改革開放前[Qián],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機床[Chuáng]工業體∆系∆[Xì],除了重點骨幹企業群體[Tǐ]外,還包括衆○多○[Duō]的技術∆研∆發機構;不▾僅▾有“七所一▿院▿”這○樣○的綜合性專業技術[Shù]研發機構(稱(Chēng)為“一類[Lèi]所”),還(Hái)有由30餘個重點[Diǎn]骨幹▲企▲業(Yè)的技術(Shù)研發▲部▲門構成的更為(Wéi)細分的技術研發機構(▲稱▲為“二類所”)。上述研⋄發⋄[Fā]機構形成了門類布局(Jú)完整、層次分工合理◈的◈機床工▾業▾技術研(Yán)發體系,基▲本▲覆蓋了機床工業的主要(Yào)技術領▽域▽,在我國現代機床工業◇的◇(De)形成和◆發◆展過(Guò)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曆史性作用。

  随着[Zhe]市場化改革[Gé]的推進,“∆一∆類所”先是全部下放地(Dì)方管理,随後進行企業(Yè)化改[Gǎi]制;挂靠在重點骨幹[Gàn]企業的“二○類○○所○”則○早○[Zǎo]已随着企業一并下放地方管理。至此,原有的[De]金▿字▿塔型技⋄術⋄研發體系基◊本◊被打破,▽但▽是▽與▽(Yǔ)市場經∆濟∆體制[Zhì]相∇适∇應的○新○型技術◆研◆發體[Tǐ]系并▽沒▽有真正建(Jiàn)立起來[Lái]。○具○(Jù)體原因如下:

  首先是弱化。由[Yóu]于“一類所”的職能定位發生了根本(Běn)的轉變,其原有的[De]較強(Qiáng)技術研●發●能力、尤其是共性基礎技術[Shù]研究方面的能力顯著弱化,研發人員大量流(Liú)失,其為行業内企(Qǐ)業提供技術服▲務▲(Wù)的[De]功能基本喪失,“二類所”的技術[Shù]研(Yán)發能力[Lì]也不同程度地(Dì)弱化了。改革開放初期,多數重點骨幹企業⋄都⋄(Dōu)将技術進步的主攻(Gōng)方向調整為技術(Shù)引進與合作,導緻企∆業∆(Yè)自主研發的動力嚴(Yán)重不足,其基礎技術研究工作早已被邊⋄緣⋄化甚至徹底消失了。

  其次是◊虛◊化。表[Biǎo]面上◈看◈[Kàn],機床工業領域的很多企業,都相繼挂(Guà)上了由各級(Jí)各類政▽府▽部門頒授的各種研發機(Jī)構的牌子(中心、基[Jī]地、平台、重[Zhòng]點實驗室等等),但這些牌子(Zǐ)并不[Bú]能說明我們已經建(Jiàn)立起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機床行業[Yè]新型[Xíng]技術研發體系。真實的(De)情況是:真正有能力、并已基本建立∆以∆自身為主體的技術研發▾體▾[Tǐ]系的企業并∆不∆多,不少曾經的重點骨幹[Gàn]企[Qǐ]業(Yè),其技術(Shù)研發能力不僅[Jǐn]沒有提高,反而較改革◊開◊[Kāi]放前明顯下降○了○;至于大量新興的中小企業,其研[Yán]發能力更(Gèng)為薄弱,其中不少企業實際[Jì]上就是“拿來主義”。

  與其它産業領域一[Yī]樣,機床工業多年來一直積極踐行産學研◇合◇[Hé]作的技術創新模式,但是從[Cóng]“産學研”到“産學∆研∆用”再到“政産學研用”,其實際◈效◈果始終不明顯[Xiǎn]。在機床工業領域,除了附屬于企業和高校的技術研發機構之外,幾乎沒有獨立的從事機床技術研發的專▲門▲(Mén)機構,導緻産學○研○合作◆中◆的“研”基本處∇于∇主∇體∇缺失的狀态。

  ○最○(Zuì)後是碎片化。這具體表現為:力量[Liàng]分散,各[Gè]自為戰;統[Tǒng]籌缺(Quē)失,難以形成合力、形成體系;政(Zhèng)出多門,重複投資;缺乏[Fá]頂(Dǐng)層設計,往往形成“一窩蜂”、“大幫哄”現[Xiàn]象等(Děng)。碎片化現象不僅表現在企業主體層▽面▽,還表現在高◈校◈領[Lǐng]域,也在一定程度(Dù)上出現在政府部(Bù)門。特别需要指出,現有[Yǒu]技術研發體[Tǐ]系明顯缺[Quē]失技術共▲享▲和[Hé]推廣◊機◊制,而這種機∆制∆[Zhì]恰恰是一個成熟的技術研發[Fā]體系必不可少的功能。

  ▾技▾術進步的路徑[Jìng]依賴風險[Xiǎn]

  改革開放後,機床工業實施了一條(Tiáo)以引進◊合◊●作●[Zuò]、跟蹤∇模∇仿為(Wéi)主的(De)技術∆路∆線。這種技術路線具有(Yǒu)速度(Dù)快、成本低、風險小的優勢,因而為技(Jì)術後來者[Zhě]在發展初期所廣泛采用。改革開放初◆期◆選擇這條路線是自然合理的,也是符合技術(Shù)進步一般規律[Lǜ]的。

  但是任何事[Shì]物都有其兩面性。技術引進∆與∆[Yǔ]合作(Zuò)在為機◇床◇工業帶來[Lái]快速[Sù]技術進步(Bù)的同時,也容易使其産生消極的路徑依賴,并相應地弱化自主○創○新能力,從而損害長期∆發∆(Fā)展利益。●在●具體實施這一技術路線的時候,∆需∆要特(Tè)别注意把握好近期效果與長遠發[Fā]展的關系、技術獲得與能力提高的(De)關系,應始終堅持一手抓技術[Shù]引進(Jìn)合作、一手抓○自○(Zì)身能力[Lì]建設,兩手都[Dōu]要硬。

  遺憾的是,在◈技◈(Jì)術引進與合作的具體實踐中,不少企業沒有(Yǒu)把握[Wò]好◆上◆◆述◆關系,相當程度地(Dì)患上了“引進依賴症”。由于長期沿●用●跟蹤模仿和引進合作的路子[Zǐ],這逐漸成為一些企業的[De]思維定式(Shì)和行為◇慣◇(Guàn)性,“反向工程(○也○稱逆向工程)”也相應成為(Wéi)他們最為得心應◊手◊[Shǒu]的技術手段。路徑依賴的危害,不僅弱化(Huà)自主創新能力[Lì],而且[Qiě]容易在[Zài]不知不覺▿中▿[Zhōng]使我們忘(Wàng)記初衷,⋄逐⋄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(Néng)力和創[Chuàng]新○的○意▾識▾[Shí]。∆這∆是真正的危險所在。

  ◇時◇至今日,有識之士早已驚覺,跟(Gēn)蹤模仿和[Hé]引(Yǐn)進合作的路子已經越走越窄。一方面,◈可◈以引進(Jìn)的技術差(Chà)不多都已經引●進●,而[ér]我們現在真◈正◈需要的技術卻沒有人◈願◈意轉讓了;另一方面[Miàn],模仿隻能學到表面的東(Dōng)西,“知⋄其⋄然不知其所以然”,真正的▲核▲[Hé]心技術[Shù]是不可能靠(Kào)模仿學到的。機床工業的技術[Shù]進(Jìn)步路線已經到了需要重新校正[Zhèng]方向的時候。

  産業▿結▿構整體[Tǐ]失衡

  本世紀初∆機∆(Jī)床工業的連續高速增(Zēng)長至2012年基本結束,其背景就是機床消費市場發生了(Le)顯著變化。數據顯●示●(Shì),2012年中國金屬加工[Gōng]機[Jī]床消費市場的增長速度由2011年的32.9%▽斷▽崖式跌落至-2.1%,衰退一[Yī]直持續了5年左[Zuǒ]右,直到2017○年○(Nián)才出▽現▽恢複性增∆長∆(Zhǎng)。市場的逆轉使機床工(Gōng)業由連續高速增長一下子陷入了“産能過剩”的嚴重危機[Jī],被迫進入∇了∇艱難的轉型調整(Zhěng)階段。市場變化的特點是結(Jié)構性◆的◆,需求總量下降的同[Tóng]時,需求結◇構◇顯(Xiǎn)著升級。因此,機床工業◊産◊能過剩也必然是結構性的,過剩的是與市場正在[Zài]加▲速▲淘汰的那部分[Fèn]與▾傳▾統需求相對應的落後[Hòu]産[Chǎn]能,而與市場▲不▲斷升級的新需求相∆對∆應的[De]供給能力則明顯不足,其[Qí]本▽質▽是“結構性産能過剩”。其背後是産業(Yè)結構整體失衡。我國機床工業的結構失衡主●要●體現在如下幾個∆方∆面:

  一(Yī)是産品供給能力層面的結構(Gòu)失衡。具體表現為,∆通∆[Tōng]用型同◈質◈化産[Chǎn]品的供給能力嚴重過剩,而定制型差異化産品的供給[Gěi]能力則顯(Xiǎn)著不[Bú]足。以大▲批▲量生産方式制造中低檔通用型單(Dān)機類産[Chǎn]品,是機床◇工◇業的傳(Chuán)統能力∇優∇勢[Shì],前些年甚至有企業仿照汽車工業模式(Shì),重金打造機床生産流水線。這種優勢在老牌國有骨幹企業(包括轉制的國企)表現得尤為突出,并為不少新興民營企▾業▾(Yè)所效仿[Páng]。本世紀初以來,機床工[Gōng]業的連續(Xù)高速增長主○要○得益于上述優勢。

  2012年以來,市(Shì)場需求結◊構◊發生了顯(Xiǎn)著[Zhe]變化:中低檔通用(Yòng)型(Xíng)單機▿類▿産品的(De)市場需求量大幅下◈降◈;而高▽檔▽型、定制型和[Hé]自動化成[Chéng]套類産品的市場需求量卻快(Kuài)速增長(Zhǎng),這一變化與(Yǔ)機床工▾業▾的供(Gòng)給能力結構形成了明顯[Xiǎn]的[De]錯位,适應傳(Chuán)統市場(Chǎng)的[De]龐大産(Chǎn)能在顯(Xiǎn)著變化的市場面[Miàn]前不可避免地▾陷▾入窘境。

  必須指出,正在發○生○◈的◈(De)市場結構性變化不是短期現象,而是一種長期的趨勢。這種[Zhǒng]趨勢也不是近幾年(Nián)才開▾始▾,隻是一度被過熱的市場氣氛▾所▾(Suǒ)掩蓋了。因此,清醒認識并主動适應這一(Yī)長期趨勢,從根本上調整自身供給能⋄力⋄結構,是機床工業企業的明智[Zhì]選擇。

  二是企業◈模◈式層(Céng)面的結構失(Shī)衡。具[Jù]體表現為“産品專業化”類型的企業(Yè)過多,而“市場專業化”類型的企業則鳳毛[Máo]麟角。∇前∇(Qián)者是指(Zhǐ)專注于某一類(或某幾類)細分産品的企業,如(Rú)車床類、銑床類、磨床類、齒輪⋄機⋄(Jī)床類等等,我國機床工業的絕[Jué]大部分◇企◇業都屬于這一類型(Xíng)。這(Zhè)類企業有特定而有限類型的産品,但是一般沒有特定的[De]目标市場領域,産品(Pǐn)的(De)普遍◆适◆用性和市場領域的廣泛(Fàn)覆蓋(Gài)往往成為該類企業的追求目(Mù)标。它們的突出短闆是缺乏對用戶工藝的○深○(Shēn)入研究,為用戶[Hù]提供有價值的成套解決方案(àn)的能力[Lì]普遍薄弱。

  所謂“市場專(Zhuān)業化”企業,是指專注(Zhù)于(Yú)某一◊個◊(或某幾個)細分市場領域的企業,比如專注于(Yú)汽車動力總成、汽車整車沖(Chòng)壓工藝、航空、船舶、鐵路、消費(Fèi)電子(Zǐ)、模具等等。這類企業[Yè]有特定而[ér]有限的細◇分◇目标▲市▲場,其産品具有非常鮮明的[De]市[Shì]場針對性。它們的突出優勢是對目标◇市◇場的(De)用戶工(Gōng)藝有着十(Shí)分深入的研究,是[Shì]真正的▾用▾戶領域專家,因此具備極(Jí)強的為用戶提▽供▽成套解決方案的能力。

  相比之下,第一◈類◈●企●(Qǐ)業是面向企業内部的專業化,是産品專家;而第二類企業則是面向外[Wài]部市場的專[Zhuān]業化,是[Shì]用戶專家[Jiā]。企業類型的不同反映了企◆業◆市場(Chǎng)定位、經營戰略的區别,也必然導緻(Zhì)完全不同(Tóng)的企◈業◈(Yè)特質。與前者相比,後者(Zhě)更受用戶歡∆迎∆[Yíng]。

  需要特[Tè]▽别▽強調的是,“市場專業化”類型的企業模式是[Shì]适應高端細分市場特殊需求的必然(Rán)産物,要想進入高端[Duān]細分市場,最宜于采用市場專業化的企業模式。尤其那些對加工質量要求高(Gāo)的行業,無不對所需◇機◇(Jī)床設備和服務有着專業(Yè)特點[Diǎn]十分[Fèn]鮮明的嚴苛∆要∆求,這是通用型的産品和非本領域内(Nèi)的(De)專家根本不◊能◊勝任的。事實上,目前占據上述高端細分市場的企(Qǐ)◆業◆(Yè)多(Duō)數屬于市場專(Zhuān)業化(Huà)類[Lèi]型。

  比(Bǐ)如德國◇格◇勞博(GROB)公司占據了中國轎車發動機缸體/缸蓋◊加◊工領[Lǐng]域70%以上的(De)市場份額;再如濟南第二機床廠,該公司不僅在中[Zhōng]國轎車整車(Chē)沖壓工藝領域▾占▾據了[Le]近80%的市場份∆額∆,還強勢進(Jìn)入美國市場并站(Zhàn)穩(Wěn)腳跟,▽這▽首先得益于企業[Yè]長期專注于該細◆分◆市場[Chǎng]的專[Zhuān]業化戰▾略▾。如[Rú]果[Guǒ]要在更多的高端細(Xì)分市[Shì]場有所作[Zuò]為,必然需[Xū]要▽更▽(Gèng)多的市場專業(Yè)化類型企業◊的◊努力。

  三是産業[Yè]體系層面(Miàn)的結構失衡。數控機床主要(Yào)功能單[Dān]元和▾關▾鍵零部件,▿主▿[Zhǔ]要(Yào)包括數控裝置、伺服∆驅∆動單元[Yuán]、主◇軸◇單[Dān]元、測量◊反◊(Fǎn)饋元件、轉台、換刀○機○(Jī)構(ATC)、滾動元件、軸承、液氣潤滑裝置等等。所謂産業體系的結構失衡[Héng],就是主要功能[Néng]單元和關鍵零部件的發展長期滞後于數控機床主機[Jī]的發展[Zhǎn]。∆盡∆管有國家産業政∆策∆的長期支持,但時至今日(Rì),國産中高檔數控機(Jī)床所需的主要[Yào]功(Gōng)能單元和關鍵零(Líng)部件仍然嚴重依○賴○進口,不僅制約行業(Yè)的發展,還為機床工業埋下嚴[Yán]重的安全隐(Yǐn)患。

  上述●三●種結構性矛(Máo)盾是機床[Chuáng]工業“大而不強”現狀背後的(De)深層次[Cì]問題,因而也是機床工業轉(Zhuǎn)型調整的根本出◊發◊點,必須[Xū]下大力氣加以解決。

  産業生态焦慮浮躁

  自2012年(Nián)進入轉型調整(Zhěng)階▾段▾以來,機床○工○業呈現[Xiàn]出兩方面的明顯特征:一方面(Miàn)伴随着轉型●調●整的不斷[Duàn]深入,機床工業内部此∆消∆(Xiāo)彼長的結(Jié)構分化日[Rì]益明顯;另一方面則(Zé)是産業發展生态變得焦慮浮躁。

  機床工業◈的◈産[Chǎn]業發展生态,具體指行業内(Nèi)部的◆發◆展[Zhǎn]心态、價值取向和◇行◇為特征。筆者觀察,當(Dāng)前機床工(Gōng)業(Yè)内部主要表現出兩種消極(Jí)有害的狀态,即“浮躁之風”和“産▽業▽虛無主義”。

  ∇所∇(Suǒ)謂浮躁之風主(Zhǔ)要有[Yǒu]以下表▽現▽(Xiàn):一是急于求成。心浮氣[Qì]躁、好高(Gāo)骛▲遠▲,嚴重[Zhòng]缺乏紮實做好底層基礎工作的耐[Nài]心;二是跟風鑽[Zuàn]營[Yíng]。▾熱▾[Rè]衷于追風口、趕(Gǎn)時髦,張∇口∇互聯網思維、工業4.0,閉口新制造[Zào]、新業态[Tài],甚至盲目追求所謂共(Gòng)享經濟、▽服▽(Fú)務化轉型、商◇業◇模式▽創▽新[Xīn]等等;三是粉飾[Shì]浮誇。對紮[Zhā]紮實實練好内功▽的▽老實做法嗤之以鼻,卻盲目迷[Mí]信外部造(Zào)勢的影響(Xiǎng),将∇一∇些基本的技⋄術⋄(Shù)加以包裝後(Hòu)以“創新”等▽面▽目招[Zhāo]搖過[Guò]市;甚[Shèn]至有些僞創[Chuàng]新也◊登◊堂入室。所有這些表現,與機床工▲業▲“精實嚴謹、低調内[Nèi]斂”的∇産∇[Chǎn]業特質◈格◈格◊不◊入。

  另一表現是[Shì]“産業◈虛◈無主義[Yì]”。在一[Yī]些(Xiē)人看來,機床工◇業◇[Yè]是傳統産●業●、夕陽産業,發展空間有限,尤其是在新一◊輪◊(Lún)技術革命蓬勃興起之際,機床工業也可(Kě)能和其他一些傳●統●制造業一樣被(Bèi)邊緣化甚至被颠覆。近年(Nián)來,諸如服務化轉型、互聯網▽轉▽型、商業[Yè]模式創新以及新業态、新制造等新◊概◊念、∇新∇名詞不斷湧現。受其(Qí)影響,一些企業開◈始◈[Shǐ]放松(Sōng)甚至放棄裝備制造産(Chǎn)業[Yè]正面戰場的努(Nǔ)力,盲目追逐所謂商業模式○創○新和[Hé]服務化轉型,有的企業更是參與到金融(Róng)和房地産的“盛(Shèng)宴(Yàn)”之[Zhī]中。其結果[Guǒ]自然是[Shì]制造業(Yè)市場競争(Zhēng)力進[Jìn]一步衰退,不可避免地陷(Xiàn)入經營困境。

  相較于[Yú]浮躁[Zào]之風,産業(Yè)虛無◊主◊(Zhǔ)義具有更大的◆危◆[Wēi]◊害◊性。前者的危害局限于敗壞行⋄業⋄[Yè]作▽風▽,導緻假、▾大▾、空盛行;而産業虛無主義的流[Liú]行将把機◇床◇工業的[De]調整轉型[Xíng]引入到完全[Quán]◆錯◆誤的道路上。要認識到,我們與西⋄方⋄∇發∇達國家的根本差距,恰恰在于技術創新與精細管理方面的基本(Běn)功力。如果[Guǒ]無視[Shì]這些根本差距,而把主要注意力和有限資源都投入到其他方面,▿這▿顯然就将[Jiāng]誤入歧途、本末倒置。

  筆者認為,上述消[Xiāo]極産○業○生态的産生和(Hé)以下幾●方●面因素密切相關。

  ○其○(Qí)一是社會轉型(Xíng)期負面[Miàn]因素的影(Yǐng)響。包括拜金主義[Yì]泛濫,投◊機◊[Jī]主義盛行,财富神◇話◇頻出[Chū],風▲口▲不斷◊變◊換,經(Jīng)濟◈和◈社會生活∇節∇奏加快、變化增多,浮躁焦慮已(Yǐ)經成為相當普遍的社會心态(Tài)。

  其二是長期存在的“唯GDP”發展誤區助長了短期行為、政(Zhèng)績工程、虛報浮誇以及拔苗○助○長、竭澤而漁等不良風氣的形成和▽蔓▽延。

  其三是虛拟經濟(主要指金融服務業和已經金融化的房地産經濟)和互(Hù)聯網經濟的畸形膨脹(Zhàng)所産生[Shēng]的虹吸效應,對(Duì)實體經∆濟∆(Jì)産生了明顯[Xiǎn]的消◇極◇影響,不僅相當程度地擠占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資源(脫實◇向◇虛),而且也對實體經(Jīng)濟的發展方向和行[Háng]為方式産生了▾一▾定(Dìng)程度的負面幹擾。社[Shè]會輿論一度對(Duì)新興技術的非理智(Zhì)追捧(諸如所謂“新四[Sì]大發明”等)也難免帶來對傳統制造業⋄的⋄輕視,影響行業的心态。

  其四是機▽床▽工業自身轉∆型∆(Xíng)調整的(De)巨大壓力。機床工業的整體轉型[Xíng]調整并非是主動的(De),而是被迫進行[Háng]的,是從連續10多年(Nián)的(De)增長盛宴中突然跌入轉[Zhuǎn]型調整之中。

  轉型調整絕非易事,非卧薪嘗(Cháng)●膽●[Dǎn]、傷筋動骨不會見到[Dào]成效,當前處于轉型調整過程中的機床工業承受着巨大的壓力,這也是焦◆慮◆[Lǜ]浮躁心态形成的原因[Yīn]之一。

  正确認識我國∆機∆床▲工▲(Gōng)業當前存在的●主●(Zhǔ)要問題▽和▽差距,無疑[Yí]将為機床工業未來30年正确發展道路的積極探▿索▿有所助益。